首届中日香文化交流会

中国报道北京(记者 杨锈祯)2015年5月31日,首届中日香文化交流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在中国民俗协会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孙亮先生的积极组织和推动下,邀请了沉香专家石德义先生及弟子中香堂许庭赫先生,台湾刘良佑教授关门弟子清禄书院吴清先生,香学艺术家、太月香学创始人罗子杰先生,日本志野流香道二十一代传承人峰谷宗苾先生分别进行香席展示。来自全国的沉香收藏人士、香文化爱好者及茂名市沉香协会会长谢福有先生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开始前由石德义先生致词并阐述了中国香文化自中国传入日本的过程。


太月香席


太月香席巡香

香道的全新定义
本次活动正式开始后,首位设席的是太月香学;罗子杰先生为大家简述中国香文化的历史起源,并介绍中国古人焚香于文会雅集间、于书房亭阁内、于庙宇高堂上的古代用香形式。中国古人将用香看做是颐养身心、祛秽疗疾、养神养生的重要方式,而太月香学定义香道则是以香为媒介,通过对用香方法的长期研习,已达到探究学问、反观心性、调养身心、增强智慧为目的的生活艺术形式。香可以行于雅集活动之间,以此形成人与人之间交流;香可以与人独处于书房厅阁之中,以此启迪文思、反观内心状态;香可以入药助修、疗疾养生、有益身心;而诸多用香方法中以静为主题的形式则成为开启智慧的重要途径;正如道家言:“灵台清静,静能生定,定能智慧生。”佛家说 “静能生慧,慧能生智。”儒家认为“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用香来源于生活而又可以高于生活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罗子杰先生将用香之事定位到道的层面,如楼宇烈先生所说“由艺臻道、以道统艺”;从而形成了香事、香技、香艺、香道的分级递进。


香道新定义

吴清、南赫北杰谱写新篇章
本次活动罗子杰先生按明代屠隆在《考槃余事》中所述用香场景设计香席。让香与中国传统音乐五声调式的对话,特意请来自己的好友尺八演奏家张听先生和啸乐传承人三强先生。由弟子静场行香之后共同营造兴味萧骚、畅怀舒啸、挥尘闲吟、馥馥撩人的雅集香会场面。成炉之后由弟子杨晶冬女士巡香于嘉宾坐席之间。尺八在隋唐期间成为宫廷中的主要乐器,1300多年前东传日本,融入日本本土。而啸乐则是“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畅行于士林的习尚。作为开场第一席碰铃声响,尺八声深邃空谷、通天彻地、道法自然。

太月香学第一席

第二席为清禄书院所设,并按中华传统礼节座次邀请石德义先生、峰谷宗苾先生及志野流随员入席。吴清先生特意带来明代炉瓶三事及各式香盒,并详细为大家介绍古代炉、瓶、盒制式和使用方法。席中由吴清先生弟子主香,按传统品香方法行香三道,最后席中香友分别书写香歇,以此完成厅阁香事中的品、闻、坐、课全过程。还原古代文人于书房亭阁之内席坐对谈、闻香悟道的场景。


清禄书院第二席

清禄书院坐课香

第三席为中香堂所设,许庭赫先生将庙堂香事与禅修中的七修和沉香养生结合,配以琴乐为大家带来敬天畏地、止语内观的香供养全过程展示。席中设金佛、书卷、香器等以示七修,用平灰隔火取香法现场熏香,由弟子顾霆先生现场巡香。巡香结束后许庭赫先生为大家介绍香席中的含义,并邀请石德义先生上台,顶礼三次以谢恩师,并嘱咐众弟子尊师重道。


中香堂第三席

第四席为日本志野流香道所设,峰谷宗苾先生按照日本礼仪身着和服,为大家现场演示塑灰、置香;展示了日式隔火熏香全过程,并由志野流随员本次香道助手下台巡香。


志野流香道峰谷宗苾第四席

古法熏香
本次活动中罗子杰先生所用一画开天隔火熏香法,许庭赫先生所用平灰隔火取香法,吴清先生席中鬲炉埋炭隔火熏香法及志野流隔火熏香均源自流行于宋朝的品香方法。如宋代诗人杨万里《烧香七言》诗中所述“琢瓷作鼎碧於水,削银为叶轻如纸;不文不武火力匀,闭阁下帘风不起;诗人自炷古龙涎,但令有香不见烟。”该方法对香器、隔片、温度、环境、香料、发香均有极高的要求。


现场嘉宾

中国香文化博大精深,优秀香文化传播者众多,本次活动中方设三席以代表天地人三才及三种不同的用香形式。本次盛会开启了中国香文化复兴的全新旅程,让中国香文化以全新的姿态站在国际舞台,面向世界。


责任编辑:李慧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0364号